黨參為何持續高漲
黨參為何持續高漲
自2021年產新后行情出現短暫的上升,中條價格穩定在50元左右,此價位持續半年之久;2022年再次傳來減產利好,產新前價格便開始走向上升通道,按理說黨參目前價位處于中高價,為何價格卻依然呈上漲勢頭呢?我們來探討一下。
一、產地分布
白條黨主產區:甘肅定西市臨洮、渭源、隴西、漳縣;隴南宕昌、天水甘谷、武山、泰安、甘南卓尼、臨潭等地。次產區:貴州、山西、云南產量偏少,估計不到黨參產量的10%。
二、天氣因素決定產量與價格
黨參歷史上出現幾次行情大變動,天氣變化是決定價格變化的主要因素,特別是出現干旱、高溫、死苗等現象。主產區定西市地處黃河上游,海拔高度在1640—3900m之間,位于甘肅的中部屬中溫帶半旱區,降水量較少,日照充足,溫差較大。近年主產區出現土壤退化,黃心病,多年重茬種植,病蟲害現象加重,風調雨順的年景這種現象偏低一些,若在高溫干旱的天氣下,將制約了當年的產量,并且主產區易受價格高低刺激藥農的種植積極性;而次產區藥農種植積極性高,產量高、收益好,種植面積逐漸增加。
三、歷史行情回顧
2009年價格回落至8元的歷史低價,藥農種植積極性嚴重受挫,下種面積減少,加之干旱的影響,價格一路上升。2011年6月份達到峰值100元,當年產新后價格回落至60元,但此價位維持很短,之后便小幅反彈,價格在80-90元徘徊。由于庫存空虛加之減產的利好因素,2013年4月份價格迎來了歷史的最高峰,價格飆升至125元,創下歷史高價。經歷了近三年的高價位運行,極大地調動了藥農的種植熱情,產地大面積擴增,2013產新后價格回落65元,自此價格便一路慘跌。2016年受干旱及黃心病的影響產量下降,價格回升至60-70元。近幾年行情漲漲跌跌始終沒有大的突破,2021—2022年國家實施保糧政策,產地種植面積逐漸萎縮,連續兩年減種,以及干旱高溫天氣的影響,2022年出苗率低,黃心病嚴重,導致單產減產,人氣不斷聚集,行情持續上漲。
四、黨參需求情況
黨參作為大宗品種,正常年用量在35000噸左右,近兩年受疫情影響食用量下降,用量約在3萬噸左右,庫存量隨著良好的消化逐漸薄弱,加之2021—2022年兩年連續減種,總體呈現供小于求的趨勢。
五、未來走勢
隨著疫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,國家放開防控政策,而作為藥食同源的黨參來講需求量上升,但目前價格屬于中高價位,商家投資風險增加,并且在高價的刺激下,預計2023年種植面積將有一定增幅,同時生長期間的天氣變化及后期市場人氣需隨時關注,利潤與風險依然并存。
來源:藥通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