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大漲價品種
十大漲價品種
2022年藥市繼續演繹著漲價行情,有不少藥材在多年低價或受災減產利好中穩步攀升,如:白芍、牡丹皮、玉竹、川芎、黨參、當歸、甘草等,在過去一年價格均出現了上漲。那么,這些藥材價格為何上漲?未來走勢如何?
白芍:2022年白芍迎著產新價格穩步攀升,從18元漲至22元。白芍漲價的原因主要是近幾年低價種植面積減少,多商以為未來幾年采挖面積不大積極買進,拉動了價格上升。其實,2022年白芍新貨產量并不小,又有龐大的庫存支撐,價格大漲依然動力不足。白芍未來三年采挖面積不大,持貨者對后市行情仍充滿期待,只是短期內需實際消化夯實基礎。
牡丹皮:2022年牡丹皮也出現了較大的漲幅,抽芯90%的去皮統貨從32元漲至45元左右。由于過去幾年牡丹皮出現低價爛市行情,藥農多放棄種植,有商看到這一利好積極買進,由此,拉動價格強勁上揚。牡丹皮生產恢復需4-5年,未來三年采挖面積不大,多商繼續看好后市,只是短期內受庫存拖累價格繼續上揚力不從心。
玉竹(湘):在低價徘徊多年的玉竹,開啟漲價的步伐,短期內從38元漲至55元左右,一躍榮登2022年漲價排行榜。玉竹突然走暢價升,“冰凍三日,非一日之寒”。玉竹自2015從高價跌落,2017-2019年在22元上下運行長達三年多,2020年小幅回升至24-25元,2021年產新后加速上漲至35-36元。由于玉竹低價長達6年之久,藥農種植積極性不高,近兩年產量一直不大,這是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。雖然2022年玉竹漲價激發藥農種植熱情,但是,因生長周期需三年,由此,判斷未來兩年內玉竹仍有望在高價運行,甚至不排除價格繼續高升。
黨參:2022年黨參不聲不響中從年初的50元(中條),一步步攀升至70元左右。有人說黨參漲價周期到了,也有人說減產是漲價的動力。其實,近幾年黨參種植面積并沒有多大減少,只是天氣造成的單產減產,以及資本的介入是推高價格的背后力量。黨參能否重現2013年百元高價,需看人氣及市場實際需求?傊,黨參這波行情還未走完,只是價格已不低,跟風者需謹慎!
當歸:2022年當歸在猶豫中從38元(草把)漲至58元左右。當歸漲價也是干旱天氣帶來的利好,多商積極買進所致。當歸價格變化周期較強,一般3-4年都會有一輪價格波動。從歷史周期看,這波行情尚未結束。
甘草:多年價格徘徊不前的甘草,2022年也邁開漲價的步伐,短時間內從9元(毛條)漲至19元左右。近幾年甘草價格低迷不前,已影響到藥農種植積極性,同時,對甘草種植大戶政府補貼取消,進一步挫傷了藥農種植熱情。甘草種植面積減少,有商看到這一利好加大購貨量,拉升了價格。甘草生產恢復需4年時間,預計,未來幾年行情仍有向好趨勢。
龍骨(五花):2022年龍骨價格也向前跨了一步,從500元漲至700元左右;仡龍骨歷史價格走勢不難看出,總體走勢是上漲的,因其不可再生,越采越少,長期看依然有升值空間。麥冬:2022年麥冬湖北和山東兩產區產量均不大,因有低價庫存拖累,產新結束后價格出現短暫的小幅回落,經過一段市場消化,重新吹響漲價號角。山東貨從52元漲至70元左右,四川貨從65元漲至75元。麥冬采挖費時費工,實際擴種面積仍不大,預計,高價行情仍將持續,甚至隨產地貨源減少價格仍有小幅上揚趨勢。
地龍:2022年地龍產新后從220元(全開)漲至280元左右,漲價的原因是干旱減產。目前地龍仍以野生為主,其產量易受價格高低和天氣影響。
白及:2022年白及在新貨產量不大的利好中從90元漲至120元,成為不少商家關注的熱點。由于近幾年白及價格低落,種植面積減少,有不少商家看好后市積極買進,拉動了價格上升。白及生產恢復需3年時間,預計,未來兩年內價格仍有上升空間。2022年漲價的藥材還有:防風、蘆根、白芷、紫菀、知母、豬苓、川黃柏、貫眾、佩蘭、牛蒡子、板藍根、貓爪草、蒺藜、蒲公英、天花粉、山楂、白花蛇草、茵陳、天龍、龍齒、前胡、蔓荊子、公丁香、胖大海、覆盆子、沙苑子、火麻仁,蜈蚣等。
來源:藥通網